论未来型教师所处位置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建筑学院 尹雯丽
摘要: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亲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教师转型的第一要务。
Summary:The inscription of soup said: “ Gou Rixin, forever yourixin.”Kang patent said: “for the people”.The poem said, “the life of the old states in the Zhou Dynasty is new.This is why the gentleman does not use i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economic demand,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East,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emerged as the first prior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关键字:互联网+ 教育教学 教师转型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ole change of the teachers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从自己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多年的经验出发,分析中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他指出,教育的终身化意味着时时学习、普遍学习、多样化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社会建设,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如何让学生具备硬实的自身条件,更加优秀,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我们培养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未来型人才,他们不仅仅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更要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让自身得到提高,奋力向前,以身作则,密切关注学生成长,了解学生真实的所要所需。“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到老,活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教育生态、建立各行各业人才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校课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方便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提高知识领域,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仅靠最初的专业知识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教师务必与知识和教学法的提高保持同步。“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这句话说明了提高和累积专业知识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感化学生成为学习的示范者。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①管理方式自动化
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加之互联网教育又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利用直观的网上课堂了解学生的擅长项及弱势项,通过不同的编程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适用型学习任务。将高科技与教师联系起来,实现高科技教学即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又为教育在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②教学手段科技化
未来型教师在互联网全控时代只有掌握纯熟的高科技知识,方能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能时刻利用互联网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例如,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直观的网上课堂了解学生的擅长项及弱势项;通过不同的编程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适用型学习任务。将高科技与教师联系起来,实现高科技教学即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又为教育在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此外掌握高科技知识还可使教师及时统计学生资料,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无忧的环境。大学生是处在校园与社会的接轨处的群体,未来型教师有义务利用互联网为大学生搭建桥梁,使大学生们充分了解社会所需,从而实现适用于社会型人才的培养。
③师生关系亲密化
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互联网时代能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但它却弥补不了学生的情感缺失。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大抵分为这么三类:第一类是茫然型——这类学生不知道自己将来该从事什么行业,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每天浑浑噩噩,随性而发。第二类是不适型——这类学生大多是大一新生,经历了十二年的管束突然获得自由倒有些无所适从了,这类学生学习任务基本无法完成甚至在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障碍。第三类是焦虑型——这类学生基本会认真对待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也还行,比较积极向上,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什么事情都会去尝试,但是当事情一多起来他们遍疲于面对,经常就处于事情未完成的焦虑中,常常会顾此失彼。针对这类现象,未来教育者需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做到真正的尽其才、通其意。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同样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和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他们快乐无忧的学习、生活。
三: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成为重视的问题。于未来型教师自身而言,首先应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年轻的心态。因为未来型学生的思想将与现在学生不尽相同,会更加的千奇百怪。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型教师就必须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未来型教师虽不能全部深研,但也应该知其大意,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意见及工作安排。这就要求未来型教师们要掌握语言用度,尽量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交流的效果。而且现代教育强调规模化和标准化,核心是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批量化生产人才。在常态课背景下,教师课前应该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四个方面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a,读懂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施教前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点铺设学习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学生以踏实之感。b,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答问、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c,读懂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是最具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其语言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发反应了思想与情感的需求。d,读懂学生的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亲切的目光可以传递出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自我。
“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教学流程。未来,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尽管“互联网+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成熟,但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绝不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流程,而是通过收集学习过程的丰富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学情,根据不同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教师要想在“互联网+教育”中获得成功,就不能只做“教学的师傅”,更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而整个过程中用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未来型学生与人交流及表达自我能力会较弱,但却不代表他们不渴望表达,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平台以及一位用心的倾听者,所以未来型教育者需拥有足够的耐心,始终铭记以心换心这个道理,成为最懂学生学习需求的人,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我们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参考文献
[1] 2017终身学习与现代教育服务业高峰论坛,“互联网+教育”助力终身学习新时代
[2] 国际与比较与学院
[3] 论师生关系的教育论文